梅花香自苦寒来
——记凤县双石铺镇安沟村女支部书记 曲长梅
在秦岭腹地凤县双石铺镇,经常会看到一位骑摩托车的中年妇女,在县城与乡村之间奔波,她就是双石铺镇安沟村的公选支部书记曲长梅,在安沟人的眼里,人们说这位从县城来的女当家人,简直就是一个“拼命三郎”,从上任后就长年累月地泡在村上,短短几年时间,她跑遍了全村的山梁和沟坎,踏遍了全村的沟岔田块,走遍了农家小院,每个父老相亲的疾苦,都让她操心,村上的每一个发展项目都让她废侵忘食,她带领村两委班子,立项目、跑资金、定措施、抓落实,解决人畜饮水的困难,修通了通村水泥路,最边远的8户拉通了照明电,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,建立了“五室一场”,组织群众抗震救灾,灾后重建,修建灾民集中安置住宅楼,三年来连续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,2006年被推选为十二届党代表,2007年被评选为“感动凤县”十大杰出人物之一。
早在80年代,曲长梅高中毕业后在双石铺乡担任文化干事,这个岗位是临时编制,工资低、待遇差,但她上岗后,满腔热情地投身农村文化事业建设,积极参加乡上各项活动,她谦虚谨慎、勤奋好学、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愿,在业务兼包村工作中,每年都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,业务工作是全县的先进,包村工作是全镇标兵,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,一度时期被推选为双乡四个片中的一片之长,她所领导的片(6个村)样样工作走在前列,年年率选完成税费征收任务,她本人多次被业务部门和双乡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。1999年,因为乡镇机构改革,撤消乡镇文化站,取消临时编制,清退临时人员,她下岗了,当时和她一起共事的领导和同事都为她感到惋惜,但曲长梅心态平静,她说:“乡镇机构改革是国家的大政方针,总会有人在改革中受益,同样也会有人在改革中受到冲击,我现在虽然下岗了,但不等于终身失业,我是不会怨天忧人的,我相信我自己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再创辉惶业绩的。
2000年3月,双石铺镇敬老院成立后,镇党委、镇政府经过反复考察,决定让综合素质高、责任心强的曲长梅担任敬老院院长,当她被任命为敬老院院长的消息传开后,她的亲戚和好友都劝她说:“敬老院的院长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,能到敬老院的那些孤寡老人性格古怪,老弱病残难侍候,你趁早别去当那个院长。”而长梅坚定地说:“服从组织安排,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人都有老的时候,我相信我能当好这个院长。”从此双石铺镇的敬老院十几个孤寡老人的吃、喝、拉、撒,成了她
每天要操心的事,她常说:“人生谁无小,谁又不老”党委、政府把敬老院托咐给我,是对我的信任,也是对我的考验。她把院内的每位老人当自己的亲人侍候,为了增加老人们的蔬菜和肉食,她组织稍能参加劳动的院民开垦菜地l.2亩,自种各种新鲜蔬菜,并养鸡百余只,养猪5头,丰富了院民的生活,她为这些孤老端饭送水,洗洗涮涮,她对肢瘫痪的李海生、患老血栓的何五堂更是关怀备至,李海生说:“曲院长对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好,我们真是托福了”。曲长梅当院长,心底善良,吃苦耐劳,把敬老院管理的井井有序,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,敬老院评为先进集体。
2006年,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,出身于农村家庭的曲长梅,
深知农村发展缓慢的苦处,曾经在政府机关受党的教育和培养,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,对农村工作怀着浓厚的感情,觉得自己有条件、有能力、更有责任参与公选干部竞争,县上招考政策出台后,她积极报名应考,经过笔试、面试,群众公开投票选举,曲长梅考核高分、选举高票,当选为双石铺镇安沟村党支部书记,上任后,她一头扎进村里,走访干部群众,了解村情民义、探讨求发展思路、寻找工作的突破口,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她和村两会一班人,统一思想认识、理清发展思路、制定发展规划、确定工作措施。
在支部大会上,她和全体党员重温了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,再次重申共产党员的义务,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“八荣八耻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、科学发展观,她充满激情对全体党员讲,要把安沟村的事情干好,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,只要党员带头作用发挥好了,安沟村的经济社会发展、群众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目标,就一定能实现,我们安沟村能在几年内发展有变化,就是我们每个党员的荣耀,没动静或动静不大,就是我们每个党员的耻辱,让我们团结起来,为安沟村又快又好的发展而干,为安沟的变化而干,她的讲话弓i起了全场掌声,党员纷纷表示,从此要振作精神,为了安沟的变化九牛爬坡,个个出力,安沟一定要
有变化。
2006年春季,村两委会借庆“三八”活动为契机,召开了村民大会,对安沟村的发展作了全面动员,同时,提出尽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水、电、路的问题,修村委会办公室的设想,凝聚了民心、鼓舞了士气,会后曲长梅带上村两委的干部找镇上、找县上,从这个部门进,从那个部门出,争项目、争资金,当年秋季,第一个争取到县上专项资金,为地处高山四组群众修建积水窖19个,接着为五组居住在高山深沟的8户村民拉上了照明电,全村消灭了无电户、告别了煤油灯。
安沟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,185户,689人,虽然地处城关,却实为高山,全村5个村民小组,百分之七十的农户分布在南北长约8公里的沟梁上。独特的地理特点,过去曾经是凤县著名的优质苹果基础。这里生产的国光苹果,个大色艳味浓,上世纪六十年代,以“凤红”的雅名出口海外,但由于道路交通条件差,黄泥土路,坡陡、湾急,年年修路,年年水毁,出行困难,是这里苹果产业优势逐渐消弱,群众苦不堪言,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,要求解决道路问题的群众呼声越来越强,以工代赈的通村道路建设工程终于列上政府民生工程的大盘子。群众集资打底子,政府投资上面子的通村水泥路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。曲长梅得知这一信息后,及时到县有关部门争取。在她和村上一班人的努力下,当年拿到了项目计划。由于工程投资和建设的模式要求,道路前期拓宽。改造、基础垫层都要由村上负责,涉及占地、投劳、投资、施工组织、多个方面,其矛盾和难度可想而知。曲长梅丢下正在迎战高考的女儿,一头扎在修路工程一线,协调占地纠纷,处理各种矛盾,检查施工质量,督促工程进度,修路工程投资12.6万元,投劳360个,上大型机械4台,经过40多天的奋战。2008年3月,一条宽3.5米,长7.8公里的水泥道路,将安沟村山上山下的5个村民小组,830亩果园连成一体。村民再也不为晴天一身灰,雨天两腿泥的日子犯愁了。通车那天全村老少像过节一样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而曲长梅则怀着对女儿的歉疚心情愉愉的哭了。
安沟村共5个村民小组,185户,687人,没有村委会办公室,没有村民活动场地,开个大小会都的打“游击”,长梅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多次和村长跑县上、跑部门争取项目支持,他们的真诚受到县组织部的重视和支持,得到村委会专项建房资金7.2万元,项目争取到了,资金也落实了,为了协调修建村委会和村民活动场所用地,她又走东家、串西家,2007年协调到修村委会可用地2.1亩,村委会筹建工程开始后,她带领两委人员昼夜忙碌,落实工队,调运材料,昼夜操劳,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辛,一座崭新的“安沟村办公室、计划生育服务室、警务室”竣工完成,随之“五室一场”相继建立,村民们兴奋的说,我们有自己的村委会办公室了,再不用开会打“游击”了。
2008年5月12日14点2 8分,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,震惊了所有的人。当时在安沟一组为一农户家办喜事当总管的女支书曲长梅,迅速反应是地震了,立即组织一组村民撤出房内,集中到安全的空地上。就地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,在第一时间分头到各组,户查灾救灾;她们边走边向群众宣传抗震救灾知识,让倒房户、危房户的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,及时向镇政府汇报了灾情,又迅速从县城购来帐蓬和彩条布,连夜晚为倒房户和危房户搭起防震帐蓬,安顿好受灾群众的住处已是凌晨一点三十分了,她累得眼冒金花,抬不起腿来。
第二天一大早,她又换家换户检查受灾群众的生活情况,并动员群众抗灾自救,她组织全村党员交纳“特殊党费”970元,组织群众向汶川主震区捐款l.3万元。她把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家中,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中。正在她为倒房户、危房户建房发愁时,党和政府送来了温暖,拔来了灾后重建专项资金,帮助灾民重建家园。40多岁的她,又托着疲备的身子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中。她带领村两委人马逐户落实基地,利用废弃的渔池修建灾民住宅楼,为联系施工队和建筑材料,不知在县城奔波了多少回!挨了多少饿肚子。
2008年12月,安沟村共落实灾后重建7 5户,其中5户三孤人员集中建房12间,分散建房4户12间,集中安置修建村民住宅楼2栋,解决了滑坡体上6 6户的住房安全问题。节省土地13亩,率先达到“农民市民化”的步子,为全县做出榜样。
曲长梅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谋发展,干一件事、成一件事,凝聚民心,群众安居乐业了。而她却几年时间苍老了许多,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说:“曲书记为了我们过上好日子,踏踏实实、任劳任怨,无怨无悔,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好事,她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星”。
安沟村的面貌变了,安沟村的村民脸上有笑容了,学习科学技术的人多了,说是倒非的人少了;创增收的户多了,不去挣钱的人少了;农户有增收计划了,游手好闲的人少了。